1,电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电传播速度:299792458米/秒。电的传导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是通过变化的电磁场来进行传播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光速。真空中的光速(speed of light/ velocity of light)是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真空光速定义值:c0=299792458m/s。电的认知在对电的具体认知很多年前,人们就已经知道发电鱼(electric fish)会发出电击。根据公元前2750年撰写的古埃及书籍,这些鱼被称为“尼罗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鱼的保护者。大约两千五百年之后,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自然学者和阿拉伯医学者,才又出现关于发电鱼的记载。18世纪时西方开始探索电的种种现象。1732年,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人为规定的),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

电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2,电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电传播速度:299792458米/秒。电的传导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是通过变化的电磁场来进行传播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光速。真空中的光速(speed of light/ velocity of light)是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真空光速定义值:c0=299792458m/s。扩展资料:在绝缘体中,由于价带电子被紧密的束缚在其原子周围,电荷无法在其内部自由流动,具有很小的电导率,因此可以用来支撑或分离各个电导体,不让电流流过。玻璃,纸或聚四氟乙烯等材料都是非常好的电绝缘体。介电现象是当绝缘材料被施加电压后,在绝缘体内部产生正、负电荷的现象。这种可被电极化的绝缘体被称为介电质。介电质的用途相当广泛,由于其电传导能力很低,又有很好的介电强度(dielectric strength),所以可以用来制造电绝缘体。另外介电质可被高度电极化,是优良的电容器材料。某些介电质存在自发的电极化现象,并且能够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以被反转,被称为铁电性。铁电性物质在电极反转的过程中还存在介电迟滞现象。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可受控制,其电传导能力介于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如热敏电阻对温度敏感,在不同的温度下表现会出不同的电阻值。第一个NTC热敏电阻是法拉第在1833年研究硫化银的半导体特性时发现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

电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3,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电子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所谓的电传播速度指的是电场传播速度,30万公里/秒 。电子传播速度比较慢10-4米/秒。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其中存在着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热运动的基础上,逆着电场方向产生一个附加的定向速度,这个速度的平均值,称为漂移速度。通常情况下,其他金属导体中电子的漂移速度也约为10-4米/秒这个数量级。而金属中自由电子的平均热运动速度的大小为105米/秒数量级,可见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漂移速度远小于平均热运动速度。既然金属导体中电子的漂移速度如此之小,为什么平常还说“电”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谁都知道,在很远的地方把开关接通,它所控制的电灯就会立刻亮了起来,若按估计出的电子漂移速度的大小,似乎接通开关后要等很久电灯才会亮。其实这并不奇怪,平常说的“电”的传播速度,不是导体中电子的漂移速度,而是电场的传播速度。电场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在真空中,这个速度的大小约为3×108米/秒。“电”的传播过程大致是这样的:电路接通以前,金属导线中虽然各处都有自由电子,但导线内并无电场,整个导线处于静电平衡状态,自由电子只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而没有定向运动,当然导线中也没有电流。当电路一接通,电场就会把场源变化的信息,以大约3×108米/秒的速度传播出去,使电路各处的导线中迅速建立起电场,电场推动当地的自由电子做漂移运动,形成电流。那种认为开关接通后,自由电子从电源出发,以漂移速度定向运动,到达电灯之后,灯才能亮,完全是一种误解。

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文章TAG:电子传导速率是多少电子  传导  速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