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用建筑避雷接闪器钢筋直径有要求吗最小是多少

一般是直径10或12的圆钢,即1级钢,表面要求镀锌。
民用建筑常用的钢筋直径一般不超过25mm!

民用建筑避雷接闪器钢筋直径有要求吗最小是多少

2,电气连接的避雷针直径要多大

避雷针的接闪器,一般应以截面积不小于12mm的铜或铜合金导电杆组成。
因为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属于设备等电位接地,而独立的避雷针的接地装置是防雷接地。二者属于不同类型所有要分开设置。

电气连接的避雷针直径要多大

3,避雷针的避雷范围

避雷针从原理上讲,不是避雷,而是引雷,是引雷针。 具体范围是从避雷针中心向下算,45度角范围内是一个引雷区;换个方式说,先画一个直角,然后将直角从中间分割为两个45度角,那避雷针就是中间的分割线,直角内的空间即是引雷区。

避雷针的避雷范围

4,请教关于防雷参数

看一下这个帖子: http://www.jzdq.net.cn/bbs/Show.asp?id=2504&BoardID=14&TB=1
就是一个判断的基础条件。比如国标和行标
唉,楼上的,你还是解释一下吧,估计楼主还是没有清楚,你给的链接,就是他提出的类似的一个问题。。。。
GB50343中队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中,可以将两种类型的测试波形代替使用,国际标准上也有过国定,但是现在争议的较多,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实验室是没办法模拟出10/350波形的,那只是一种测试波形而已,现实当中,一般使用不到10/350波形的避雷器的,用了也是费钱。还是用8/20比较好

5,避雷针采用镀锌圆钢时其直径不小于多少

避雷针是一种接闪器,针尖必须镀锌等不锈处理,直径≧12mm截面积就足够。接闪器不宜用钢管,支持接闪器用钢管可靠焊接,钢管直径根据高度,避雷针的安装高度是根据建筑物防雷等级用滚球法计算得到。避雷针是保护建筑物免遭雷击的办法之一。
所有金属部件必须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层。采用镀锌钢管管制作针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mm,针尖刷锡长度不得小于70mm避雷针应垂直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1000。焊接要求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 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 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a独立避雷针一般采用直径为19mm镀锌圆钢。b屋面上的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镀锌钢管。c水塔顶部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或40mm的镀锌钢管d烟囱顶上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镀锌圆钢或直径为40mm镀锌钢管e避雷环用直径12mm镀锌圆钢或截面为100mm2镀锌扁钢,其厚度应为4mm1、避雷针制作1) 根据图纸要求在土建进行避雷针基础施工时 , 预埋好地脚螺栓等。2) 按设计要求的材料所需的长度分上、中、下三节进行下料。如果针尖采用钢管制作 , 先将上节钢管一端锯成锯齿形 , 用 手锤收尖后进行焊缝磨尖、涮锡 , 然后将另一端与中、下两节找直焊好。2、避雷针安装将支座钢板固定在预埋的地脚螺栓上 , 焊上一块肋板 , 再将避雷针立起 , 找直、找正后 , 进行点焊 , 然后加以校正 , 焊上其他三块胁板。最后将引下线焊接在底板上 , 清除药皮刷防锈漆。3、支架安装角钢支架应有燕尾,其埋注深度不小于100mm,扁钢和圆钢支架埋深不小于80mm。所有支架必须牢固,灰浆饱满,横平竖直。防雷装置的各种支架顶部一般应距建筑物表面100mm;接地干线支架其顶部应距墙面20mm.支架水平间距不大于1m(混凝土支座不大于2m);垂直间距不大于1.5m 。各间距应均匀,允许偏差30mm。转角处两边的支架距转角中心不大于250mm。支架应平直。水平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3/1000,垂直度每3m检查段允许偏差2/1000;但全长偏差不得大于10mm。支架等铁件均应做防腐处理。埋注支架所有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不应低于1:2。支架安装应尽可能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或铁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弹线及分档定位。用手锤。錾子进行剔洞,洞的大小应里外一致。首先埋注一条直线上的两端支架,然后用铅丝拉直线埋注其它支架。在埋注前应先把洞内用水浇湿。如用混凝土支座,将混凝土支座分档摆好。先在两端支架间拉直线,然后将其它支座用砂浆找平找直。如果女儿墙预留有预埋铁件,可将支架直接焊要铁件上,支架的找直方法同前。避雷针制作与安装注意的质量问题:焊接处一不饱满,焊药处理不干净,漏刷防锈漆。应及时予以补焊,将药皮敲掉,刷上防锈漆。针体弯曲,安装的垂直度超出允许偏差。应将针体重新调直,符合要求后再安装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保护距离不符合规定。其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卵石或沥青地.

6,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多少米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程序,网易电气论坛有这种软件 http://co.163.com/r_s_3.htm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众所周知,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雷电击中物体会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防雷是人类同自然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安装避雷针是人们行之有效的防雷措施之一。 避雷针由接受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接地极)三部分串联组成。避雷针的接受器是指避雷针顶端部分的金属针头。接受器的位置都高于被保护的物体。接地引下线是避雷针的中间部分,是用来连接雷电接受器和接地体的。接地引下线的截面积不但应根据雷电流通过时的发热情况计算,使其不会因过热而熔化,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接地体是整个避雷针的最底下部分。它的作用不仅是安全地把雷电流由此导入地中,而且还要进一步使雷电流在流入大地时均匀地分散开去。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其本质而言,避雷针不是避雷,而是利用其高耸空中的有利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受雷击。同时把雷电流泄入大地,起着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的作用。 避雷针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是有一定范围的。这范围像一顶以避雷针为中心的圆锥形的帐篷,罩在帐篷里面空间的物体,可以免遭雷击,这就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它的具体计算通常采取下列方法(这种方法是从实验室用冲击电压发生器作模拟试验获得的)。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 r=1.5h。 式中r——保护半径(米);h——避雷针高度(米)。在被保护物高度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为 rx=(h-hx)p=hap; rx=(1.5h-2hx)p。 式中rx—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米); hx—被保护物的高度(米); ha—避雷针的有效高度(米); p——高度影响系数(考虑避雷针太高时,保护半径不按正比例增大的系数)。 h≤30米时,p=1。 图1中顶角α称为避雷针的保护角.对于平原地区α取45°;对于山区,保护角缩小,α取37°。 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例子来计算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一座烟囱高hx=29m,避雷针尖端高出烟囱1m。那么避雷针高度=30m,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 r=1.5h=1.5×30=45(m), 避雷针对烟囱顶部水平面的保护半径 rx=(h-hx)p=(30-29)×1=1(m)。 随着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增大。单支避雷针的高度要升高,但如果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比较狭长(如长方形),就不宜用太高的单支避雷针,这时可以采用两支较矮的避雷针。两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2所示。 每支避雷针外侧的保护范围和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相同;两支避雷针中间的保护范围由通过两避雷针的顶点以及保护范围上部边缘的一最低点o作一圆弧来确定。这个最低点o离地面的高度为 式中h0——两避雷针之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 h——避雷针的高度(m); d——两避雷针之间的距离(m); p——高度影响系数。 两避雷针之间高度为hx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一侧的最小宽度 bx=1.5(h0—hx). 当两避雷针间距离d=7hp时,h0=0,这意味着此时两避雷针之间不再构成联合保护范围。 当单支或双支避雷针不足以保护全部设备或建筑物时,可装三支或更多支形成更大范围的联合保护,其保护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雷电时期内,在避雷针接地装置附近,由于跨步电压甚高,人员接近时有触电的危险,一般在避雷针接地装置附近约10米的范围内是比较危险的。

7,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方法

众所周知,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雷电击中物体会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防雷是人类同自然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安装避雷针是人们行之有效的防雷措施之一。 避雷针由接受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接地极)三部分串联组成。避雷针的接受器是指避雷针顶端部分的金属针头。接受器的位置都高于被保护的物体。接地引下线是避雷针的中间部分,是用来连接雷电接受器和接地体的。接地引下线的截面积不但应根据雷电流通过时的发热情况计算,使其不会因过热而熔化,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接地体是整个避雷针的最底下部分。它的作用不仅是安全地把雷电流由此导入地中,而且还要进一步使雷电流在流入大地时均匀地分散开去。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其本质而言,避雷针不是避雷,而是利用其高耸空中的有利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受雷击。同时把雷电流泄入大地,起着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的作用。 避雷针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是有一定范围的。这范围像一顶以避雷针为中心的圆锥形的帐篷,罩在帐篷里面空间的物体,可以免遭雷击,这就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它的具体计算通常采取下列方法(这种方法是从实验室用冲击电压发生器作模拟试验获得的)。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 r=1.5h。 式中r——保护半径(米);h——避雷针高度(米)。在被保护物高度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为 rx=(h-hx)p=hap; rx=(1.5h-2hx)p。 式中rx—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米); hx—被保护物的高度(米); ha—避雷针的有效高度(米); p——高度影响系数(考虑避雷针太高时,保护半径不按正比例增大的系数)。 h≤30米时,p=1。 图1中顶角α称为避雷针的保护角.对于平原地区α取45°;对于山区,保护角缩小,α取37°。 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例子来计算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一座烟囱高hx=29m,避雷针尖端高出烟囱1m。那么避雷针高度=30m,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 r=1.5h=1.5×30=45(m), 避雷针对烟囱顶部水平面的保护半径 rx=(h-hx)p=(30-29)×1=1(m)。 随着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增大。单支避雷针的高度要升高,但如果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比较狭长(如长方形),就不宜用太高的单支避雷针,这时可以采用两支较矮的避雷针。两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2所示。 每支避雷针外侧的保护范围和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相同;两支避雷针中间的保护范围由通过两避雷针的顶点以及保护范围上部边缘的一最低点O作一圆弧来确定。这个最低点O离地面的高度为 式中h0——两避雷针之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 h——避雷针的高度(m); D——两避雷针之间的距离(m); p——高度影响系数。 两避雷针之间高度为hx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一侧的最小宽度 bx=1.5(h0—hx). 当两避雷针间距离D=7hp时,h0=0,这意味着此时两避雷针之间不再构成联合保护范围。 当单支或双支避雷针不足以保护全部设备或建筑物时,可装三支或更多支形成更大范围的联合保护,其保护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雷电时期内,在避雷针接地装置附近,由于跨步电压甚高,人员接近时有触电的危险,一般在避雷针接地装置附近约10米的范围内是比较危险的。

文章TAG:避雷水平直径范围是多少避雷  雷水平  水平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