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C语言输入不定字符串问题

指针本身并无数据存放空间。要么动态分配内存空间,要么设为定态数组才行。例如: static char s[50][80];

C语言输入不定字符串问题

2,TTL或非门电路中输入段接一个10K电阻输出状态是什么

输入端本身是悬空的,输出是不定态。当然,输入都是0肯定都是输出0。一个输入1,一个输入0由于电阻如在两端跨接则无影响,如果串入1的输入,则要看RBE了。

TTL或非门电路中输入段接一个10K电阻输出状态是什么

3,vhdl 例化语句出现警告输出为不定态

调用的那些component没有编译到work库里 否则会显示loading信息的要么你根本没执行vcom编译这几个文件 要么这几个文件里的entity部分和component声明部分不完全匹配

vhdl 例化语句出现警告输出为不定态

4,数字电路中的高阻态和不定态的区别

这据对是两个不同概念的问题。高阻态是三态门电路的一个特征,出现高阻态是相当于该电路没有接入,是种确定状态。不定态是RS触发器在违背禁用项(RS同时为1)后出现的不知下态确切数据,是一种不确定状态。

5,逻辑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状态

高阻抗输出是一种状态,但是其不是逻辑理论里的变量,所以在逻辑运算中,是没有这一种状态
组合逻辑电路是指在任何时刻,输出状态只决定于同一时刻各输入状态的组合,而与电路以前状态无关,而与其他时间的状态无关。

6,sr触发器怎么看输入

SR触发器外部,如图所示:置位端 S —— Set;复位端 R —— Reset。SR触发器内部,如图所示:引入反馈电路,现态Q^n会影响次态Q^(n+1) ,使电路具有变向的记忆功能。基本定义:定义器件状态:Q = 1,Q非 = 0 为触发器的“1”状态;Q = 0,Q非 = 1 为触发器的“0”状态。现态 Q^n —— 触发器接收输入信号之前的状态;次态 Q^(n+1) —— 触发器接收输入信号之后的状态。真值表与对应功能,如图所示:二、工作原理分析方法:主要关注输入端有0的与非门!分析第一行:Q 的初态为0,Q非 的初态为1,输入 S非 为1,R非 为1:Q 和 R非 经过 与非门 得到 Q非 为1Q非 和 S非 经过 与非门 得到 Q 为0输出的次态Q和次态Q非与初态相同,即保持原状态。分析第三行:Q 的初态为0,Q非 的初态为1,输入 S非 为0,R非 为1:Q非 和 S非 经过 与非门 得到 Q 为1(或者:S非为0,经过与非门易得Q为1)Q 和 R非 经过 与非门 得到 Q非 为0输出的次态Q为“1”,即置“1”。分析第五行:Q 的初态为0,Q非 的初态为1,输入 S非 为1,R非 为0:Q 和 R非 经过 与非门 得到 Q非 为1(或者:R非为0,经过与非门易得Q非为1)Q非 和 S非 经过 与非门 得到 Q 为0输出的次态Q为“0”,即置“0”。分析第七行:Q 的初态为0,Q非 的初态为1,输入 S非 为0,R非 为0:Q 和 R非 经过 与非门 得到 Q非 为1Q非 和 S非 经过 与非门 得到 Q 为1破坏了Q与Q非的互补输出关系。分析:当输入R非=0,S非=0时,输出结果全为1。这种输出在物理电路层面没有问题,但是违反了我们对符号的定义,因此,我们需要加上约束条件来禁止这种输入组合。(约束条件:R非 + S非 = 1)关于“不定状态”:当输入的R非和S非由00变成11时,1和1经过与非门,输出将全部变成0。但实际上,由于是物理器件,我们不能保证两个门的翻转速度相同,因此,翻转快的门输出变为0,另一个不得翻转。同时由于我们不能预知那个门翻转快,于是不能确定输出状态。因此,我们称这种状态为“不定状态”。三、存在的缺点应用:用于初始化电路。缺点:对输入信号有约束条件输入要保持一段时间,否则可能出现“空翻”现象

7,1简述输出状态不变和不定的含义

一般在数字电路中,当输入条件改变时,输出状态不变就是说原来输出是高电平则保持处于高电平状态,反之,若原输出处于低电平则仍保持低电平不变;若是输入条件出现某种改变时,输出有可能是不变,处于原状态,但也有可能出现翻转,即高低电平可能出现改变,这应该属于输出状态“不定”,不能确定。
输出状态不变的含义是,输出状态一直是这个状态在输出。输出状态不定的含义是,输出壮态或许大或小,或者多或者少。所以输出状态的不变与,输出壮态的不定正好相反。
当输入信号发生变化时,输出即刻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8,在化学计算中公式PVnRT 中的R数值是多少各单位应用什么

在化学计算中公式PV=nRT 中的R数值:R取8.314,P的单位为Pa,V的单位为m^3,n的单位是mol,T的单位是K(开尔文温度,亦即热力学温度)。描述理想气体在处于平衡态时,压强、体积、温度间关系的状态方程。它建立在玻义耳-马略特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等定律的基础上,由法国科学家克拉珀龙(Benoit Pierre Emile Clapeyron)于1834年提出。扩展资料:1834年,克拉珀龙把卡诺的思想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最先认清了卡诺所著《论火的动力》一书的巨大科学意义。这本书实际上已经表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克拉珀龙根据这些思想,最先把图解法引入热力学中,特别是提出P-V坐标系。1834年,导出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这个方程后来被门捷列夫推广(门捷列夫-克拉珀龙方程)。还导出确定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与压强之间关系的方程,即克拉珀龙-克劳修斯方程(克劳修斯于1851年论证了这个方程)。
R取8.314,P的单位为Pa,V的单位为m^3,n的单位是mol,T的单位是K(开尔文温度,亦即热力学温度)。
你好!只是常数 讨论时不用考虑R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文章TAG:输入是不定态输出是多少输入  不定  定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