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主板上基础时钟的频率是

B

主板上基础时钟的频率是

2,为什么主板上的频率都是33MHz的倍数

因为PCI总线的标准频率是33MHz,计算机当中的PCI声卡、PCI网卡,还有IDE硬盘、IDE光驱都是在PCI总线下工作。PCI总线频率为33MHz,它也是通过主板的分频技术实现的。当总线时钟频率为66、100、133MHz时,主板会通过分频技术令PCI总线保持33MHz的工作频率,而当外频提高到非标准频率时,比如125MHz时,PCI总线将工作在41.6MHz的工作频率。这样一来,许多部件必须工作在非额定频率之下,是否能正常运作则要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质量了。

为什么主板上的频率都是33MHz的倍数

3,算计算机cpu时时钟频率是按什么mhz 算吗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工作频率(主频)包括两部分:外频与倍频,两者的乘积就是主频。倍频的全称为倍频系数。CPU的主频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简称倍频。倍频可以从1.5一直到23以至更高,以0.5为一个间隔单位。外频与倍频相乘就是主频,所以其中任何一项提高都可以使CPU的主频上升。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算计算机cpu时时钟频率是按什么mhz 算吗

4,CPU的时钟频率是什么

主频,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地说也就是CPU的工作频率。一般说来,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所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过由于各种CPU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并不能完全用主频来概括CPU的性能。至于外频就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而倍频则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频=外频×倍频。 “频率”是大家很常见到的一个技术参数,在很多地方,尤其是硬件的介绍中,都会用到它。频率是衡量系统运行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频率高,说明系统运行速度快,但不同设备有不同频率,请看下面的文字介绍。 在主板上有一个长方形、用金属包裹的晶振元件,当主板加电后它就会发生电磁震荡,产生一个高频电子脉冲信号。但这些脉冲还不够精确,与电脑需要的频率还不匹配,因此还需要将这些原始频率输入到晶振元件附近的时钟频率发生器芯片,对原始频率进行整形、分频,然后变为计算机需要时各种总线工作频率。计算机当中的总线采用分层结构,运行频率逐级降低。第一级为CPU与北桥芯片的数据传输通道,即系统前端总线频率;第二级为内存与北桥芯片的数据传输通道,即内存总线频率;第三级是AGP显卡与北桥芯片的数据传输通道,即AGP总线频率;第四级是PCI、ISA设备与南桥芯片的数据传输通道,即PCI总线频率。 CPU主频率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地说也就是CPU的工作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频=外频×倍频。其中,外频就是总线时钟频率;而倍频则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 一般说来,一个始终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所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过由于各种CPU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并不能完全用主频来概括CPU的性能。但CPU主频的高低可以决定电脑的档次和价格水平。 以Pentium 4 2.0为例,它的工作主频为2.0GHz,这说明,每秒钟它会产生20亿个时钟脉冲信号,每个时钟信号周期为0.5ns。而Pentium 4 CPU有4条流水线运算单元,如果负载均匀的话,CPU在1个时钟周期内可以进行4个二进制加法运算。这就意味着该Pentium 4 CPU每秒钟可以执行80亿条二进制加法运算。但如此惊人的预算速度不能完全为用户服务,电脑硬件和操作系统本身还要消耗CPU的资源。Q#xtd_ 但AMD的Athlon XP处理器采用了PR标称方式,AMD公开的266MHz前端总线频率的Athlon XP处理器标称频率和实际频率的转换公式如下: 标称频率=3×实际频率/2-500/ 实际频率=2×标称频率/3+333H1 例如,Athlon XP 2100+的实际频率为1733MHz=2×2100/3+333。 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FSB)是连接CPU和北桥芯片之间的线路。在Pentium 4以前,系统前端总线频率和CPU外频是相同的。而对于Pentium 4和Athlon处理器就不同了。 Pentium 4处理器采用类似AGP 4×工作原理的四倍数据传输模式的技术。例如Pentium 4 3.06GHz是采用133MHz外频,那么它的前端总线频率就是533MHz=133×4(注:硬件里有一些比较固定的标准数据,尤其在频率和容量上,这些带有标准意义的数据有时候并不是那么的精确的,比如这里133×4=532,但你在哪里看介绍都不会有532MHz这个数字的,而是533,就是这个道理,其实频率本身并不是特别的精确的,比如Pentium 4 2.4BGHz这款处理器,在正常状态下使用时,会发现,其实际工作频率并不是2.40GHz,而是2.41GHz,这是由于其外频已经达到133.95MHz的缘故,所以533那样的频率其实表示的是一种标准,或说是一个档次,用以和其他标准或档次区分的,不完全具有其数字本身的含义,这一点,大家不要见怪啊)。 同样,在AMD Athlon(中文称作速龙)、Athlon XP、Duron(中文称作毒龙)系列处理器上,是使用了一种可以在脉冲信号上下沿都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AMD称其为“双倍前端总线”。例如AMD Athlon 900采用100MHz外频,其前端总线却是200MHz。 现在使用的内存主要有PC133 SDRAM、DDR266/333/400 DDR SDRAM(又称PC2400/2700/3200 DDR SDRAM)、PC800 RDRAM等几种类型。我应当注意内存时钟频率和内存总线频率的区别。内存时钟频率对整个系统性能来说很重要,内存时钟频率指内存工作时的频率,一般等同于总线时钟频率;而内存总线频率指内存中数据传输的频率。 例如,PC133 SDRAM的内存时钟频率为133MHz,它只能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传输数据,也就是说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只能传输1个数据,数据存取周期约为7ns,因此PC133 SDRAM内存总线频率也是133MHz;DDR SDRAM内存能够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同时传输数据,因此DDR SDRAM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能够传输2个数据,当内存时钟频率为133MHz时,内存总线频率为266MHz,数据存取周期约为3ns;PC800 RDRAM内存时钟频率为400MHz,时钟上升沿和下降沿都可以用来传输数据,如果采用双通道内存总线时,内存总线频率达到800MHz。(多说一句题外话,DDR SDRAM的标注比其他的稍微乱一些,既有DDR400这样的标注,也有PC3200这样的标注,其实它们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标注时用的是内存总线频率,而后者标注时用的是内存总线带宽,即DDR400内存的带宽为3200MB/s,但PC133和PC800标注的仍然是总线频率) 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图形加速接口)接口是一种专用于处理器和显卡之间高速连接的新型总线,就像当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普及导致ISA显卡的带宽成为瓶颈一样,当基于3D图形的一些要求高显示性能的应用成为一种趋势的时候,PCI显卡的带宽不可避免地开始显得捉襟见肘。这里也要向大家介绍AGP时钟频率和AGP总线频率的区别。 AGP的位宽和PCI一样是32位,但AGP时钟频率是PCI的2倍(即66MHz)。它是通过主板的分频技术实现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AGP时钟频率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总线时钟频率,也就是CPU外频。当总线时钟频率为66MHz、100MHz、133MHz时,主板会通过分频技术令AGP时钟频率保持在66MHz,而当外频提高到非标准频率时,比如125MHz,AGP时钟频率将工作在83.3MHz。 AGP总线频率也是基于AGP时钟频率,它是随着AGP的不同规范而改变。在AGP 1×下,AGP总线频率和AGP时钟频率均为66MHz;AGP 2×是采用类似DDR的两倍频传输技术,所以AGP 2×的总线频率达到133MHz,而AGP时钟频率还是66MHz;AGP 4×是采用QDR(Quad Data Rate)的四倍频传输技术,所以AGP 4×的总线频率达到266MHz,而AGP时钟频率还是66MHz;AGP 8×是采用ODR(Octal Data Rate)的八倍频传输技术,所以AGP 8×的总线频率达到533MHz,而AGP时钟频率依然是66MHz。可见,AGP时钟频率的标准一直都没有变,为66MHz,而据说,下一代AGP的标准,改变的就是AGP时钟频率。 计算机当中的PCI声卡、PCI网卡,还有IDE硬盘、IDE光驱都是在PCI总线下工作。PCI总线频率和PCI时钟频率均为33MHz,它也是通过主板的分频技术实现的。当总线频率为66MHz、100MHz、133MHz时,主板会通过分频技术令PCI总线保持33MHz的工作频率,而当外频提高到非标准频率时,如125MHz,PCI总线将工作在41.6MHz的工作频率。这样一来,许多部件必须工作在非额定频率之下,是否能正常运作则要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质量了。此时,硬盘能否撑得住是最关键的,因为PCI总线频率提升后,硬盘与CPU的数据交换速度加快,极有可能导致读写不正常,从而产生死机现象。反过来说,若是所有设备都没问题,那么更高的PCI总线频率可以很明显地提高系统运行速度。

5,计算机的时钟频率

先鄙视下楼上的,套用我国一个伟人的名言:“你作死啊!!!”再来回答您的问题,CPU的外频指的是它在出厂时的频率,P4 2.4 其中的2.4就是他的外频,如果要CPU超频,也主要指的是超外频。DMA跟CPU没关系,它指的是硬盘通道的传输方式,貌似和硬盘传输线有关。CPU总线指的是cpu,主板,输入,输出设备传递信息的公用通道,主机的各个部件通过总线相连接,外部设备通过相应的接口电路再于总线相连接。而前端总线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计算机的前端总线频率是由CPU和北桥芯片共同决定的。 硬盘也有总线一说,具体问题就极度专业了,非从业者不要考虑......
主频是一个周期能完成的指令数外频是总线控制的外围设备能的最大频率DMA是内存的频率...因为有DMA控制器~所以可以跳开CPU了

6,DDR533运行的主板系统时钟频率是多少

错了.DDR2最低的是533400那是DDR.核心频率200333 核心 166主板时钟由CPU前端总线频率决定(INTEL)但是对于AMD,由于采用了内存异步即内存频率可以和CPU前端总线存在一些差异,而可以支持比CPU更高的内存.
目前,已有的标准DDR2内存分为DDR2 400和DDR2 533,今后还会有DDR2 667和DDR2 800,其核心频率分别为100MHz、133MHz、166MHz和200MHz,其总线频率(时钟频率)分别为200MHz、266MHz、333MHz和400MHz,等效的数据传输频率分别为400MHz、533MHz、667MHz和800MHz,
这个问题比较好,应该是1:4:8。。。ddr2,芯片内核每次prefetch 4倍的数据至io buffer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外传速度,芯片的内核时钟与外部接口时钟(即我们平时接触到的clock管脚时钟)不再是同一时钟,外部clock时钟频率变为内核时钟的2倍。同理,ddr3每次prefetch 8倍的数据,其芯片clock频率为内核频率的4倍,

7,奔II 500计算机CPU时钟频率是多少计算机CPU时钟频率怎么看一

PII 500 CPU时钟频率就是500外频100,倍频5可以用GPU-Z或EVEREST测试看到单位是MHZ,即 500MHZ (赫兹)
PII 500 CPU时钟频率就是500外频100,倍频5可以用GPU-Z或EVEREST测试看到单位是MHZ,即 500MHZ (赫兹)
fsb就是cpu的前端总线频率(front side bus),cpu的运行频率=倍频×前端总线。 bus speed(外频)则是cpu与芯片组之间的总线频率。最早fsb与bus speed频率是一致的,而自athlon和pentium 4以后,cpu厂家通过分频技术,能够在一个前端总线周期内让cpu和芯片组之间多次交换数据,这样,前端总线与总线频率就成了倍数的关系。 比如pentium 4能够在一个fsb周期中与北桥芯片交换4次数据,因此pentium 4的bus speed就是fsb×4。这也就解释了很多用户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总说pentium 4有800mhz的外频,但在bios中调节却只有200mhz的前端总线?因为bios的前端总线是通过频率发生器生成的实际频率,而800mhz外频只是一个数据传输的频率
500MHZ cpu 外表面有写 一般老款cpu 都有标识 主频和 外频BIOS里可以看到进入系统后可以通过系统属性或第三方软件看到
500MHZ cpu 外表面有写 一般老款cpu 都有标识 主频和 外频BIOS里可以看到进入系统后可以通过系统属性或第三方软件看到

8,什么是主板时钟频率

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更实质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PCI及其他总线的频率。之所以前端总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 4时),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目前的主流产品均采用这些技术。 注:主板的时钟频率即是俗称的外频。
朋友你好! 主板的有效时钟频率等于前端总线频率,对于intel而言,前端总线也就是fsb=真实时钟频率*4,比如intel pentium e5000系列,cpu外频是200.搭配主板的真实频率也是200(qdr),而psb为800,这是主板有效时钟频率也为800。 不同主板传输类型不同, 以下来自百度:quad data rate,简称qdr,是4倍数据倍率的意思 。 sdr(single data rate):单倍数据倍率,只利用时钟信号的上沿传输数据,例如sdram等。 ddr(double data rate):双倍数据倍率,利用时钟信号的上沿&下沿传输数据,例如ddr-sdram等。 qdr(quad data rate):四倍数据倍率,在ddr的基础上,拥有独立的写接口和读接口,以此达到4倍速率,例如qdr-sram等 。 现在所谓的dd2-sdram,ddr3-sdram基本原理和ddr-sdram是一样的,通过提高时钟频率来提升性能,因为时钟频率提高了,必须做相应的预处理(ddr支持2、4、8busrt, ddr2支持4和8,而ddr3只支持8)。

9,当前cpu芯片时钟频率达到多少

coolpay8752外频300元左右。  CPU的外频,通常为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系统时钟频率),CPU与周边设备传输数据的频率,具体是指CPU到芯片组之间的总线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在早期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  在早期的电脑中,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等于外频,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对于目前的计算机系统来说,两者完全可以不相同,但是外频的意义仍然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大多数的频率都是在外频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的倍数来实现,这个倍数可以是大于1的,也可以是小于1的。  说到处理器外频,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主频,主频就是CPU的时钟频率;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  在电子技术中,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我们将第一个脉冲和第二个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而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名称;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是Hz(赫)。电脑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  频率在数学表达式中用逗f地表示,其相应的单位有:Hz(赫)、kHz(千赫)、MHz(兆赫)、GHz(吉赫)。其中1 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计算脉冲信号周期的时间单位及相应的换算关系是:s(秒)、ms(毫秒)、μs(微秒)、ns(纳秒),其中:1s=1000ms,1 ms=1000μs,1μs=1000ns。  电脑中的时钟和我们日常所用的逗时钟地可不一样,它没有现在是逗几点几分地的指示,而仅仅是一个按特定频率连续发出脉冲的信号发生器。至于电脑主板CMOS中保留日期和时间的功能则另当别论。  电脑系统中为什么要有时钟看举个例子说吧,我们在做广播操时总要放广播操的录音(或要一人喊口令),这样几十个做操的人中虽然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只要都按统一的节拍做,就可以将广播操做得比较整齐。同样,电脑中是一个复杂数据处理系统,其中CPU处理数据是按照一定的指令进行的,每次执行指令时,CPU内部的运算器、寄存器和控制器等都必须相互配合进行,虽然每次执行的指令长短不一,参与运算的CPU内部单元也不止一个,但由于都能按照统一的时钟脉冲同步地进行,所以整个系统才能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况且电脑中除CPU外,还有存储系统和显示系统等,由于这些分系统运行时也需用特定频率的时钟信号用于规范运行,所以在电脑系统中除了CPU主频和系统时钟外,还有用于ISA和PCI总线和AGP显示接口的时钟,当然这些时钟的频率都低于系统时钟。

文章TAG:计算机主板时钟频率是多少计算  计算机  主板  
下一篇